《道县志》的《大事记》里,有这样一句线架援华飞机分别降落于阳乐田、访尧滩、亥竹。为此,乐鱼app记者特地走访了阳乐田这个地方,揭开了这段尘封76年的抗战历史。
9月3日,记者来到了阳乐田。阳乐田村,位于道县县城西北方,距县城不足3公里,属营江街道管辖。该村党的正副支书田年喜、田李平,请来了田乌喜、田六吉、田治松3位耄耋老人,他们是当年飞机降落的见证者,到现场讲述当年的故事。
民国27年(1938年)8月初,金黄的稻子即将成熟。一天中午,突然,从村后空中传来嗡嗡的声响,紧接着一架飞机从村子的西北方向,由北向南地掠过屋顶。村民大声惊呼:“嚯——好大的飞机!” “嚯——飞得好矮!”……
田乌喜回忆道,在人们的惊呼声中,飞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掠过鱼塘埂上的刺树树梢,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儿,头西尾东地一路滑落下来,稳稳地停在阳乐田村平敞田野一个叫奔江头的地方。
村民见一架飞机落在稻田里,都跑过去看稀奇。第二天,附近村民来看飞机的越来越多。
田六吉回忆说:“这架飞机好大。它降落在一块稻田里,除四周有些空隙外,差不多占满了这块田。飞机上面写着一些弯弯扭扭的洋文,还画有旗帜,但谁也不认识。”
田治松接着说:“飞机里两名飞行员从机舱里爬到机翼上坐着,都戴着空军帽子;都穿着厚厚的空军皮子衣,人很高壮,有一米九左右;都是棕红色的头发,面皮红润,蓝眼睛,大鼻子,鼻尖下勾,像老鹰的嘴。他们在机翼上,叽里呱啦地边打手势边讲,谁也听不懂。”
村民通过念过书的青年学生了解到,他们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队员,从衡阳起飞,到武汉上空与日机作战,战斗非常激烈,返航时迷失了方向,在空中盘旋多时,燃油耗尽,才被迫迫降于此。
为了保护飞机和维护秩序,在县政府和乡保甲长的领导下,村民田贤吉等人自觉组织起来,同警察一起,在飞机四周两、三丈远的地方,打上木桩,拉上绳索,形成一个简易的隔离带,并守护在飞机两旁,以防有人破坏。
20多天后,田里的稻谷收割完毕。村民主动地组织起来,在保甲长的带领和机场主任的指挥下,帮助清洗飞机外体。随后赶来的七、八个机械师,开始修理飞机。
田六吉接着说,在修理飞机的同时,道县县政府和当地的乡保甲长,组织白地头、双桥、芒头寨、十里桥等方圆10里远近的村民,义务修建简易飞机跑道。每天500多人,早上太阳丈把高时就开工。先从附近的濂溪河里,连泥带沙挑上一担担的河卵石,填在阳乐田村的良田里;再用两、三千斤重的大石碾,在二、三十个青壮年的牵引下,来回碾压跑道。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,到9月末,一条宽约30米,长约2000米的飞机简易跑道终于修成。
第二天上午,八、九点钟的样子,附近村民听说苏联飞机要飞走了。吃过早饭,都主动来为苏联飞机送行。村民们远远地站在飞机两边,注视着飞机。只见七八个机械师最后一次检查完飞机后,挥手示意,竖起大拇指,向围观送行的中国村民致意。不久,飞机开始在跑道上行驶,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,机头昂起,升上天空。
飞机在蓝天上飞行,阳乐田及附近村民把手中的衣服等其他物件,举过头顶,向飞机挥舞致意。飞机在空中,围着阳乐田村,盘旋三圈,乐鱼app向真诚、友好的中国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后,飞走了。
飞机离开后,村民又把修飞机简易跑道的河卵石从田里一担担挑出。村支书田年喜自豪地说:“为了纪念我们村有这样光荣的历史,我们把这个故事以壁画的形式纪录在本村供奉的乌龙庙里,同时也是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”